帶眼識網友


青協去年完成一項名為「正確及安全使用互聯網--家長及青少年意見」調查,共訪問超過600名青少年及家長,結果有逾四成八的家長表示最擔心子女網上誤交損友。家長愛護子女,有以上的擔心,絕對可以理解,但到底如何教導青少年「帶眼識網友」呢?

筆者曾收到一位家長求助,表示其就讀中三的女兒,每天長時間使用MSN與網友交談,不但互相交換相片及電話號碼,及後更至發展至以「老公仔」及「老婆仔」互相稱呼。此行為令該家長非常擔心和困擾,害怕女兒在網上遇人不淑,極力阻止女兒上網,甚至在女兒使用MSN期間強行拔掉電線,均徒勞無功,反令母女反目。為能窺探女兒的交友情況,她更以假身份加入女兒的Facebook及偷看女兒的MSN談話記錄。但由於偷看的行為不能讓女兒知曉,縱使發現到女兒的問題亦無法介入,只能鬱在心中,獨自擔心。

面對子女在網上交友,筆者認為家長首先要接納這是新一代的溝通模式,與上一代已有所不同。互聯網的發展,已成為青少年與朋友聯繫的主要途徑之一,如能善用,的確有助打破地域界限,拉近與朋友之間的距離,故強行阻止並非積極的處理方法。

除擔憂外,家長亦需明白,踏入青春期的子女渴望擴闊社交圈子,是正常的心理發展和需要,故需盡量以平常心面對。其實,無論在網上或現實世界均有機會結識壞人,最重要是讓青少年明白在交友時要小心選擇和保持警覺性。

家長不妨與子女坦誠及理性溝通,表達自己對他們網上交友的憂慮,並與子女協商一些網上交友的自我保護方法,例如:避免在網上向別人透露個人資料、不要盲目相信網友所提供的資料,以及不與素未謀面的網友會面等。此外,家長亦可從相關新聞報導入手,與子女一起討論網上交友的危機及注意事項,藉以提高子女的警覺性及分析能力。

誠然,在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時代,帶「眼」識人固然重要,但在互聯網世代,還要以智慧、洞察力和分析力,配合師長的正面引導。長遠而言,子女需要學會「重人自重」的態度及正面解決問題的方法,以應付未知的網上危機,故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及自我保護能力,比保護他們更為重要。